AI依赖是否会让我们真正失去自主思考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各种通用型语言大模型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国内大量使用的诸如豆包,文心一言,deepseek等大模型让使用人工智能变的越来越便捷,不再需要专业知识,只用简单的在输入框里敲出问题即可。

但是AI真的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万事通吗?我的态度是否定的。目前市面上的免费AI对话模型为了实现通用型,对于问题的专业性普遍较差,但是大多数使用AI的人群同样不具备对答案的分辨能力,在目前的AI幻觉尚未解决的当下,过于依赖AI并不是什么好的形式。

前不久马斯克旗下AI公司xAI开发的模型Gork发生了严重的“技术故障”,一名离职程序员解锁了“政治正确”导致其内置的过滤程序失效,Gork开始“说实话”,包括但不限于怒喷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并且开广岛长崎的地狱笑话导致日本人破大防,对特朗普政策嘴臭,大骂美国两党政治体系,痛批萝莉岛。带来的足够的节目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些人工智能真的是公正的,还是被语料和审查程序操纵的“人工”人工智能。

现有的语言模型解答问题的本质依旧是归纳整理,当你向一个联网的模型提出问题后,他会去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网页和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之后输出,但是问题在于现在的互联网上不只有严谨的论文和数据,还有大量杂乱的信息,但是AI不会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在胡说,他只会按照匹配度去搜索和整合。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大量混乱和错误的信息被AI当做答案整合输出,而人类接收到错误的信息之后又会创作出更多的错误信息,这样一个“接收,污染,创造,接收,再污染”的过程加剧了错误信息的传播,如同谣言在现实社会中的传播。

在国家对抗不再局限于军事,科技领域的当下,我们不得不去警惕这种“意识形态”入侵。或许有人会说:我又不去关注这方面,我只是平时问一些知识型的问题,你说的意识形态又不会影响AI输出答案的准确性。实则并非,进步最快的永远是火与剑,当一项技术出现时,一定会被首先应用于军事和政治领域

在生成式AI高速发展的当下,使用浏览器进行搜索依旧是可以被称为一项重要的技能,其本质就是对信息的甄别和判断,在这一点上,人类依旧有对人工智能的优势,人工智能往往只会搜集整合,但不会去甄别和根据信息反推。而过度依赖AI搜索不仅会让我们渐渐失去自主的信息获取能力,同样的也会导致错误信息的扩散。

在AI创作,AI答疑大行其道的当下,保持自主思考和信息获取能力十分重要,毕竟AI本质上依旧只是一个工具,人类作为使用者一定要具备自主意识,而不是被工具牵着走。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